



01.
“深房理”案件取得阶段性进展
事情对楼市影响巨大!
2021年4月4日,一位名为“深房理装修队003”的微博用户,爆出“深房理”摇篮会员合伙炒房材料102份,并称自己手里掌握大量炒房客的资料,每一个都精确到手机号码,将舆论引至高点。
此后,多方公开信息指,拥有140万粉丝的微博房产大V深房理涉嫌教唆摇篮会员以高杠杆、假结婚、代持等方式炒房。
_7oco.jpg)
据北青网报道,深房理属于深房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启信宝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5月,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均为李鹏,经营范围为商务信息咨询和互联网技术咨询等。
在举报内容发酵以后,4月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在官方公众号发文称,有关部门已对“深房理”涉嫌违法违规线索开展联合调查。
_w7e2.jpg)
其中,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圳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和深圳银保监局等七部门立即成立联合调查处理工作组。
8月7日,认证为“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公众号“深圳发布”发文称,备受关注的“深房理”案件调查处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上述通报称,“深房理”公开宣扬“上班无用论”“人人皆可买房,直到财务自由”等吸引吸纳会员,向会员承诺房产升值收益,重点炒作深圳市部分热点楼盘。“深房理”违背公序良俗,教唆会员以“假结婚”的方式规避购房政策;以资金互助的名义,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并承诺保底,涉嫌非法集资。此外,还存在涉嫌骗取信贷资金、虚假广告宣传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深房理”事件影响有多大?可以说对深圳楼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巨大! 据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从联合查处的结果看,“深房理”在新浪微博上认证为“房产专家”,其微博账号关注量达146万人,会员逾3000人。一个“深房理”就聚集了这么多投资客,而深圳的炒房组织形形色色,只不过没有“深房理”做得这么夸张。都算上的话,有多少人在炒房呢? 不言而喻。所以,不严惩不足以彰显调控的决心。仅仅“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非法集资”这两项罪名,就够“深房理”喝一壶的了。需要深思的是,为什么,“深房理”敢冒着这么大风险炒房?在于深圳楼市投资的收益太诱人了,当收益超过一定比例的时候,必然会发生践踏法律的事实。 表面上,这貌似与“深房理”向会员承诺房产升值收益、忽悠深圳房价只会上涨、炒房实现财务自由等等虚假宣传有关。但事实上,就我观察到的,相信这些观点的,可不只是“深房理”的会员,很多深圳的市民都信。这不是宣传的结果,而是被房价上涨的事实教育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近期深圳二手房价格跌了,成交量趴在地上,中介门店关闭、人员离职,但调控还在强化,比如二手房参考价升级、二手房交易系统、推行大学区制。不仅是深圳,近期楼市稳了,但热点城市还在不断“打补丁”、“堵漏洞”。用官方的话来讲,市场预期还不稳,对于那些依然对房价过快上涨抱有幻想的炒房客们来说,不断出台的调控措施是持续的威慑。 此外,调控已形成倒逼,并呼唤长效机制。 处理“深房理”事件,我们看到,楼市炒作、全民炒房到了疯狂的地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政府精心布下的调控网,居然被轻松突破。调控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削减脑袋想着怎么突破政策的投机者。因此,即便当下深圳楼市有了稳定的迹象,但调控不能有丝毫马虎。 比如,本来原定于8月9号出让的深圳第二批22宗居住用地集中供应,突然全部中止出让了。为何?近期管理层不断强调,“要加快完善‘稳定价’工作机制,优化土地竞拍规则”,竞品质,拿地额不得超过销售额40%,禁止拿地融资等。结果,报名不足,只好主动先撤回。 或者,出让规则没得到上面的认可,被动撤回。 再比如,完善二手住房价格机制,推行大学区制度,写进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这样一来,二手房参考价制度,成了长效机制了,未来要坚决执行下去。从杜绝“深房理”再出现和违规“加杠杆”来看,二手房参考价,还真是个好制度。
02.
44名中介违规炒房被纳入“黑名单”
中介行业将迎来蜕变
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介绍,现已查明“深房理”案件中有119人参与房产代持或众筹,按照规定,对上述人员3年内停止其在深圳市购买商品住房、租购公共住房及公积金贷款的资格。
在“深房理”的会员中,有44人为深圳市持牌房地产中介人员,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已采取停止网签权限、纳入行业黑名单等措施。
【专家解读】
据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从通报可见,“深房理”会员中,仅仅持牌房地产中介人员,就有44人为。再算上没有持牌但实际做着房产中介生意的人,小贷机构、融资担保机构中对接银行信贷的中介,又有多少呢?估计不会少。深圳房产中介这个行业,近几年并没有质的飞跃,亟待需要一次蜕变性的改革。 根据深圳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截至今年6月,全市实名登记的星级从业人员数量为45458人。这意味着深圳2200万实际管理人口中,每489个里头就有一个实名登记的地产中介从业人员。但这个数据明显低估了,实际的从业人员远比这个数据大,间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更多。 据不完全统计,寄生在房产融资链条上的中介人员超过了8万名,如果再加上职业炒客、房产投资机构,房产媒体、自媒体等,整个房产全链条的中介从业人员大概在15-20万人。当然实际的从业人员数量我们并不知道,但深圳中介人员太多了,这个结论是成立的。 说白了,深圳楼市赚钱效应太强了,年轻人前仆后继加入这个行业。接触的一些中介从业人员告诉我,佣金只是一部分收入,更多的是介绍客户做“过桥贷款”、消费贷,炒房等。比如,看到有低估的房子挂牌,中介伙伴先拿下来,再加价卖出去,倒手赚的钱,比佣金高很多倍。 近期,有消息说明年上半年可能会出台新规,限制房屋交易的中介费不得超过当地社平工资的三倍。我查询了一下,2020年深圳市的社平工资是11620元,如果这一传言属实的话,那么到明深圳的房屋交易中介费将不能超过34860元,对于深圳中介行业来说,可能是晴天霹雳。 坏消息远不止于此,近期据悉深圳要上线“二手房交易系统”,该系统包括买房、卖房、自助卖房三个功能。尽管这个消息被迅速地撤掉了,但从“深房理”事件来看,这个系统上线是必然的。 当前,深圳楼市景气程度创下十年新低,最受损或最煎熬的,还是中介行业。目前中介门店关店率、从业人员离职率均超过了10%。深圳房产中介从业人员多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这是深圳楼市泡沫大、混水摸鱼机会多的一个折射。照这个趋势下去,关店率、离职率还会攀升。某龙头中介说,他们预测有1/3的门店会关闭。处理“深房理”事件会加速这一过程。 就像教培行业一样。
03.
21.55亿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
监管将严厉打击违规加杠杆
在发布深房理调查结果的同时,深圳金融监管部门还发布了深圳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最新结果。
2020年4月,针对深圳经营贷舆情,深圳金融监管部门成立工作组,部署辖内银行开展经营贷业务排查。2020年4月底,针对紧急排查发现的问题,责令银行立查立改,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贷款。
紧急排查后,深圳金融监管部门保持对房地产信贷严监管的高压态势。在行政处罚方面,继2020年和今年初就涉房贷款违规问题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后,近期再次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合计处罚1224.51万元,其中大部分为涉及房地产信贷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据通报,经过多轮滚动排查和监管核查,截至目前共发现21.55亿元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核查还发现,一些银行存在贷前资料审核把关不严、资金流向监控不到位问题;部分借款人存在虚构经营背景,套取经营性贷款并挪用于购房的行为;另有部分中介机构和个人存在提供过桥资金、协助编造虚假资料、规避资金流向监控等行为,手法隐蔽且不断翻新,给核查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深圳金融监管部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保持强监管严问责的高压态势不放松,抓实抓细滚动排查和问题整改,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据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此次“深房理”逼出了监管。据调查结果,“深房理”涉及的按揭、经营贷、消费贷等多个贷款金额高达10.64亿元,其中经营贷3.8亿元。并通过多次转账、化整为零、提现等方式,以规避资金流向的监控。 单一个“深房理”案例,就爆出经营贷就有3.8亿元(违规套取资金炒房,主要集中在去年上半年)。看来,今年3月18日披露的,去年4月以来涉嫌违规的贷款,只有5180万元,明显低估了。实际有多少呢?8月7日通报显示,违规流入地产领域的经营贷,共达21.55亿元。 去年上半年疫情后,要纾困中小微,金融机构放贷任务重,市场资金充裕,且利率很低,这一空挡被“深房理”利用。再加上,金融监管部门在贷款申请、贷后用途追踪、资金流向穿透式管理上的不足,金融监管与住房管理的协调性不足,导致了“深房理”浑水摸鱼。 金融、市场监管、住房管理三个部门必须要密切配合。其中,金融体系内部的配合最关键,包括人民银行、银监局、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做到穿透式、无死角、全链条、常态化。近期,领导人指出,要牢牢抓住房地产金融这个关键,估计“深房理”后,深圳在这方面动作会更大。 “深房理”提供获取购房资格、垫资、办理经营贷、代持等一条龙服务,对于贷款需要的社保、婚姻、流水、贷款公司主体等重要资料,也是“深房理”专业化提供,调控政策被轻松突破。因此,各个调控部门都要加强政策合作、监管协调,避免碎片化,这是以后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