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广东支持深圳中山一体化发展
来源: | 作者:房导君 | 发布时间: 2020-11-03 | 282 次浏览 | 分享到:
10月3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其门户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973号(经济发展类317号)提案答复的函》,对涂辉龙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的提案》经认真研究办理后予以答复:

下一步,广东省将加大力度支持深圳、中山两市加强现代产业对接合作,并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快对接融合,不断提升深中两市一体化发展水平。



答复函称,深中通道建设的加快推进,为深圳、中山两市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当前,深中两市正在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共同研究谋划深中产业拓展走廊建设。


深中通道中山大桥主塔塔底连接系梁于近日顺利完成。罗志能  摄

深圳加快宝安中心区总部基地、宝安区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智能制造重大装备、核心软件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核心攻关,加快推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物流会展等优势产业辐射外溢至珠江西岸等区域。

中山依托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等载体打造东部环湾创新发展带,重点加强与深圳重大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协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产业化和人才交流互通融合,积极吸引深圳中兴智慧产业园、江波龙存储产业园、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医疗器械协会园区等一批优质项目陆续落地,打造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高质量发展平台。

以下为回复的原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第3973号(经济发展类
317号)提案答复的函
粤府函〔2019〕247号

涂辉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加强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社会民生共建共享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提升珠江西岸发展能级、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省将认真研究吸纳。

一、关于加快大湾区东西两岸交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力度推进跨珠江口通道规划建设工作,加快补齐跨珠江口通道短板。

目前,虎门大桥、黄埔大桥、南沙大桥和港珠澳大桥等公路通道和广深港高铁已建成通车。深中通道正在全力加快建设,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深圳至江门铁路控制性工程跨珠江口隧道已于今年7月正式开工,计划2025年年底建成通车;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隧道等全线隧道顺利贯通,计划2021年通车运营。

中南虎城际列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近期建设项目,深珠通道(伶仃洋通道)纳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远景展望线。上述跨珠江口通道的规划建设,将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下一步,我省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交通客流需求,进一步加强对跨珠江口新通道的研究规划工作,积极推动深中通道、深江铁路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适时启动狮子洋通道、莲花山通道、伶仃洋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为促进东西两岸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关于加快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规划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我省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不断优化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持续做大做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携手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以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为集聚区,加快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019年珠江东岸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总和达8052.08亿元,占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比重的87.3%,其中深莞惠三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长期位居全省前三强,在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基础元器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端领域和新兴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加强东西两岸产业对接协作。深圳市围绕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工程车等领域出台多项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与珠江西岸城市共同谋划一批优质产业合作项目,逐步构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产业链分工和协作体系。

中山市以深中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深圳产业外溢的承接力度,率先在翠亨新区打造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中深科技产业园、高精密制造科技园等产业对接合作平台,成功引进比亚迪、华侨城、彩迅、立信门富士等一批高端制造、智能家电、健康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项目。

三是加快打造产业承载平台。指导推动江门、肇庆两市规划建设14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安排省级产业共建财政资金支持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发展、招商选资、企业创新等工作,近三年引导342个珠三角优质企业项目落户两市转移工业园,推进园区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快速发展。

其中,江门市依托广海湾、银洲湖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切实强化重大产业项目要素保障,2019年引进广州、深圳超亿元项目39个,投资额达209亿元。

下一步,我省将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重大机遇,以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为抓手,进一步发挥珠海、中山、江门等珠江西岸城市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空间潜力等方面优势,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现代化产业集群和重大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快提升珠江西岸发展水平,合力打造未来大湾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三、关于重点规划深圳、中山两地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深中通道建设的加快推进,为深圳、中山两市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当前,深中两市正在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共同研究谋划深中产业拓展走廊建设。

深圳以宝安为“西协”重点区域,加快宝安中心区总部基地、宝安区工业互联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智能制造重大装备、核心软件和关键零部件技术核心攻关,加快推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物流会展等优势产业辐射外溢至珠江西岸等区域。

中山依托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等载体打造东部环湾创新发展带,重点加强与深圳重大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协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产业化和人才交流互通融合,积极吸引深圳中兴智慧产业园、江波龙存储产业园、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医疗器械协会园区等一批优质项目陆续落地,打造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高质量发展平台。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大力度支持深中两市加强现代产业对接合作,并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快对接融合,不断提升深中两市一体化发展水平。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省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登录省政府门户网站(www.gd.gov.cn),了解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信息。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20年9月22日



深中故事酝酿已久

深圳与中山的故事实际上很早就已着笔。

关于深中通道的期盼最早始于1998年,中山市规划局出于珠三角地区东西交往不畅的考虑,提出建设一条跨江直接通道,当时,深圳也在有类似想法,很早就被提上议程。

直到2008年,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中通道确定为其中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就是在这一年,深中通道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

梳理近年来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从2009年起,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深中通道”。在此后几年的表述里,深圳未作为单独条文出现,更多以城市群形式被提及。如2010年、2011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表述为“在环珠江口区域合作中争取主动,积极承接港澳穗深辐射”“加强与穗深港澳在技术、金融、物流、创意、人才、服务外包等领域合作,积极与环珠三角经济带合作发展”等。

深中通道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后,深圳在中山的规划蓝图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分量。例如,2019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被单列出条目,具体表述为“加强与深圳对接,在科技创新、交通建设等领域,谋划推进一批重点合作事项。”今年5月中山市两会上,进一步出现“大力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的提法。

在10月20日的中山市委第十四届九次全会上,中山提出更全面与深入对接目标。全会提出:“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深中一体化衔接、同城化发展”。

梳理具体举措,包括“全面对接深圳西协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集中优势资源连片打造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三个核心平台,构建深中产业拓展走廊核心区,全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承接深圳制造业产业梯度转移”等。

从接受辐射,到同城化、一体化,这其中不仅是表述之变,也是思路之变、动向之变,更是行动方向。



枢纽东移重塑区域功能

自深中通道主体工程动工以来,中山围绕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的道路规划和规划调整一直在推进。梳理近年来的中山交通工程动态,可以发现又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枢纽“东移”——走近深圳。

港口的东移。中山港从火炬开发区的横门水道向东部伶仃洋靠拢。待马鞍岛新客运码头投用后,“水上深中通道”的通航时间将从45分钟压缩至25分钟。

公交的东延。中山公交接驳开始密集往东部片区开拓,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深中通道建成后,还将谋划开通中山至深圳跨市公交线路。

轨道的接驳。中山积极谋划与珠江东岸城市的轨道交通对接,深茂铁路将在中山北站、横栏站设立站点,与城区中山站遥相呼应,成为另一重要客运枢纽。

可以发现,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跨海大交通项目,极大加速了珠江东、西两岸交通路网工程进度。中山在东部片区布局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也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呼应。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让处于珠江口“A”字形中间位置的两个城市距离日渐拉近,一个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中山如何打造若干优势突出、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承接平台,吸引深圳高端产业、优质项目等向承接平台加速集中,促进产业转移精准化、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中山已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提出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当前,落户翠亨新区、总投资14.6亿元的深圳医疗器械科技园,是中山积极对接深圳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夯实了中山健康医药产业的基础,推动深中两地医疗器械协同发展。

深圳、中山两地合作打造的中深科技创新产业园,预计今年11月在翠亨新区动工,项目总投资约27.1亿元,重点打造高端创新、功能完善的智慧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未来将建设为湾区标志性产业园、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