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解读:
央行降准的真实意图
此次降准能够实现多重目的,稳增长稳就业、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缓解中小银行压力、对冲9月资金缺口,维持流动性整体充裕。
其一,稳增长稳就业,货币财政政策同时发力,配合专项债资金需求。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同时发力,从政治局会议的“稳增长”,到金融委会议的“稳增长定调升温”,到国常会“部署专项债、降准”,再到金融形势通报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主动担当作为”,政策“稳增长”意图明显。此次降准可为后期专项债额度提前提供资金供给,配合财政政策。
其二,释放中长期资金,直接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间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此次降准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在LPR机制之前,利率渠道传导不畅,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幅度大、贷款利率下行幅度小。在新的LPR机制下,通过降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减少金融机构加点幅度,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新的LPR机制对房贷并未放松,避免了大水漫灌。
其三,缓解中小银行缩表压力,完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鼓励城商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此前完善的“三档两优”准备金框架,已对县域农商给予了准备金率的优惠。而此次定向降准,为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给予了城商行更低的准备金率,从而实现将更多信贷资源向小微和民营企业配置,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竞争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目的。
其四,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9月税期叠加MLF到期,流动性会有短期缺口。但参考历史情况来看,往年9月流动性压力并不大,因此对冲短期资金缺口并非此次降准的主要目的。
这次的降准不一样
此次降准有望刺激银行信贷、带动利率下行、推动股市债市上涨、对汇率影响有限,但这次是不一样的降准,房地产融资收紧和LPR改革搭建实体和房地产的资金“防火墙”,引导资金支持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改善效果取决于金融机构和企业预期的改善程度。需注意可能会加重金融机构“资产荒”现象。
1)对银行信贷影响:降准释放长期资金,有效增加银行信贷资金来源,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并且增加信贷资源供给,有助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将支撑新增信贷投放,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并且针对省内经营城商行的定向降准将缓释流动性分层带来的中小银行缩表压力。此外降准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缓解LPR改革、贷款利率下行对银行净息差的冲击。
2)对金融机构影响:降准产生的流动性充裕或引发“资产荒”。2015的资产荒是资金端问题,这一轮是资产端。宽货币实现结构性宽信用难度较大,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资产荒”。一方面实体经济下行,实体企业投资回报率下滑,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引发流动性过剩。传统经济出清,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需要导致过多资金追逐少数安全资产。从数据来看,目前利率债和高评级信用债明显走强。
3)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此次降准重点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有助于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改善效果取决于金融机构和企业预期改善程度,稳增长、稳就业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共同发力。此前宽货币到宽信用依赖于房地产投资,但此次结构性宽松阻断资金流向房地产,引导信贷支持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并且支持专项债发行。不过当前经济下行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风险溢价较高,企业融资意愿不强,单靠降准无法实际需求放缓局面,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预期的改善需要更丰富的逆周期政策组合。
4)对股市影响:降准将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利好股市。从总量来看,降准释放流动性,利率下行,资金严控流入房地产,有助于股市上涨。
5)对债券市场的影响:降准可以降低利率,若这次降准带来降息可以降低短端利率带动长端利率下行,利多债市。
6)对汇率影响:美元降息和人民币破7已打开货币宽松空间,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短期更取决于中美贸易摩擦进展。
7)对房地产影响:房地产融资收紧、针对房地产设置5年期LPR等政策搭建实体与房地产之间资金流动的“防火墙”,稳房价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但前期略有悲观的房地产形势会有所好转。从供给侧看,7月以来房地产融资全面收紧,银保监会、证监会先后发文对银行贷款、信托、保险、海外债等融资渠道加强监管、实施专项指导;从需求侧看,此轮LPR改革中的5年期LPR主要针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与针对实体经济的1年期LPR有效隔离,并且对房贷设置利率下限,实体与房地产之间的资金“防火墙”有效防止宽松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落实“房住不炒”、“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政策导向。(本文有删节)
(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