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成本!房天下缓发工资!108家地产相关企业破产~
来源: | 作者:房导君 | 发布时间: 2020-03-06 | 126 次浏览 | 分享到:
疫情影响各个行业,没人能置身事外。

受到市场下行影响,曾经的龙头地产线上经纪公司房天下(SFUN.US)开始另类“降薪”。

首家缓发工资的企业

据第一财经,3月4日,房天下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发文,称将在3月5日发放2月份薪酬,不过会进行相应的缓发,其中员工缓发1/4工资,公司高管缓发1/3工资。按照计划,房天下根据集团业绩恢复情况对2月份缓发部分进行赎回。



同时,房天下内部宣布,针对员工的低息贷款政策将上线,为困难员工提供帮助。

按照房天下之前的惯例,当月工资会在月底发放,此次发薪,实际上不仅延期,同样减少了薪酬水平。

“公司在2月份就通过口头方式要求我们提交请假申请,先请年假,年假不够就请事假,按照工作规定,我们请了事假是没有工资的。不过,我们还是继续线上办公。”一位房天下内部员工向记者抱怨。

对于此次缓发薪酬,房天下内部员工多有抱怨。“我们在家正常开展工作,大量业务都是线上完成,可是却拿不到全薪。”

房天下方面对第一财经表示,薪酬只是缓发而不是不发,公司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不过,房天下在2月的业绩表现并不悲观。

第一财经记者从房天下内部获取的公开数据显示,房天下2月净收款同比、环比双增长。二手房集团净收款排名第一,同比增加39%,环比增加534%。新房集团整体签约破亿,创几年以来新高。



“一般而言地产经纪公司会面临开发商拖欠佣金情况,这也会影响他们的现金流。2月份全行业销售下滑,地产佣金自然也少了很多。”一家地产营销负责人表示。

房天下内部给出的解释是,疫情影响各个行业,没人能置身事外。

根据房天下2019年三季度报告,公司Q3营收6755万美元,同比下滑19.2%。归母净利润73.2万美元,同比下滑67.88%。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房天下过去的表现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

不过,房天下的账面现金情况却还显得充足。根据房天下2019年第三季报告,公司账面有现金和受限制现金分别是2.14亿美元和2.14亿美元。同时,公司三季度行政费用和销售费用分别是2169万美元和1482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原地产东莞分公司员工被曝将签署声明,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企业的生存面临巨大困难,员工主动放弃2020年2月全部工资。



地产公司陆续调薪

由于2月销售的压力,无论是地产商还是中介公司,都在面临降薪问题。

2月27日,凯德集团率先宣布,董事会和高管层自愿降薪,其董事费和基础薪资将从4月1日起降低5%~15%。所有经理及以上级别的员工冻结涨薪。其他员工不受影响。此举措将在6个月之后或者疫情平稳后重新评估。



凯德集团成为首个主动披露高管降低薪酬的公司,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大量地产公司都在制定相应的薪酬方案。

近日,一家名为中迪禾邦的四川房企被曝无力支付2020年1月和2月的工资,要求员工主动离职,并延期领取工资。



四川房地产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证实了这一消息,该企业的资金状况一直不甚乐观,去年就已开始优化人员。疫情暴发加剧了这一局面。据机构统计,去年中迪禾邦的销售规模不足150亿元,项目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

一家TOP20房企人力负责人表示:“我们设计了新的薪酬体系,主要是降低基本工资部分,并把降低的部分纳入绩效考核,去推动员工更高的积极性。实际上这个薪酬方案就是为了降低人均成本,也就是所谓的降薪,把考核定得严格一点,就可以降低我们的成本。”

“集团目前有170个人,我们最终只剩下100个,把这70个人放在各个下属公司去,下属公司再控制指标安排到项目上去,把人放在一线去。不过,这样的调整就会让部分人自然离职,也实现了我们优化组织的目的。”一家总部位于上海虹桥的房企高管说。

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开发商降薪将成为降低成本的重要一步,接下来地产商还将用更多办法去控制人力成本。

“未来房地产市场总量会收缩,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了。对于习惯了高增长的房企而言,将面临重大考验。”阳光城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朱荣斌曾表示。

开年就有过百房企破产

如果说,疫情的爆发,让规模房企迎来大考,那么对很多小企业而言,则是加速走向死亡。

据中国法院网公告查询,截至3月5日,已有108家地产相关企业公告破产。



疫情之下,房企的融资和还债压力加剧。资金Wind统计显示,2020年1-2月,房企境内发债413.80亿元,海外发债1434.89亿元),超过2019年同期规模57.31%。另据平安证券研究所数据发布, 2020年房企到期债务合计高达约1.46万亿元,较2019年实际到期值增长19.4%。 且从单月数据来看,今年房企到期债务额将从2月开始逐渐攀升并在7月达到峰值1490亿。

第一太平戴维斯深圳公司董事总经理,深圳投资部主管吴睿此前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房企的销售本来就有3.6万亿的缺口,再加上在1.46万亿的债要还,可谓是背上双重压力。

疫情对房地产的六大影响

疫情将如何影响房地产,近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发表了以下观点:

可能性之一,是涉房政策并无实质变动。房住不炒和长效机制仍是主基调。但在保持既有政策大框架不变的背景下,出于维系经济增长和扩大实物商品消费之需,楼市落地政策将中性偏松。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致死者多数为老人,以及城市老旧小区缺乏可靠的医疗、消防通道和设施,对大都市核心区的危改旧改可能会有所加速。

可能性之二,是2020楼市全年偏暖,原因在于疫情对供需冲击的不对称。疫情逐渐消退之后,人们的购房需求仍将大致维持正常。但多重因素抑制了供给,尽管冬季和春节传统上是施工淡季,但环保要求、成品交房要求叠加疫情带来的复工延迟,难免带来房屋交付量和可售量的缩减。大致正常的需求面对相对缩水的供给时,楼市大致能相对温暖,但不同于2018和2019年的量跌价升,2020年的销售金额将略减。非典之后的房价飙升,与其说是非典所致,不如说是土地招拍挂政策起了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后楼市不太会复制非典后的走势。

可能性之三,是区域布局的再调整。疫情之后的资本和产业迁徙难免,同样地,未来楼市重要的区域市场也将更多地集中于政府治理能力相对较好、营商环境相对较好、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服务相对较好的城市。16座千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可能会出现有限的郊区化迹象,核心区超高容积率综合体有所退潮,绿色和健康住宅升温难免。同时,第二居所概念也将得到普及。这使得大都市建成区面积加速扩张,而东南沿海二三线城市更受关注。

可能性之四,商办物业REITS升温。疫情不仅使商办物业几乎停摆,其实也是线上消费和街区商业的强行普及,更对后续商办和公共场所新风系统等改造升级提出了挑战。有些国人过于频繁的社交活动或许会有所收敛。这些都对自持商办的回报率有抑制,加之开发企业对激进财务和销售策略的收敛,都有可能使他们对商办物业的REITS,尤其是过户型REITS的热情有所升温。

可能性之五,是物业管理和街区商业崛起。疫情之中人们对物业服务给出了不同的评价。城市中优质物业服务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同,出行限制也使得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街区商业重要性上升,大型综合商超或略降温。资本市场已充分表达了对物管类企业所受的青睐。

可能性之六,是康养医养物业发展迎来机遇。在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还难以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之前,如何关注老年群体的健康和医疗始终是难题,此次疫情凸显了50岁以上,尤其是75岁以上群体如何获得及时医疗介入的难题。这有可能提升即将步入老年、有付费意愿的中高收入群体对集中式康养医养的认可度。

疫情总会过去,我们从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和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从脊髓灰质炎到甲肝,从非典到新冠,国人面临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酷考验。太阳也总是会如常升起,但一些人已永远远去,不能再在阳光下悠然,人们不应该什么教训也没有记住。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