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中国最好的都市圈在粤港澳大湾区
来源: | 作者:房导君 | 发布时间: 2020-01-14 | 336 次浏览 | 分享到: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深圳罗湖一场发布会上,分享了两个内容:一是未来国家经济形势,二是讲讲人口大迁移所带来的行业区域兴衰。



1、“人永远是一个行业、一个区域兴衰的关键。人流入的地方,商业、工业、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一定是兴旺发达的,人流出的地方一定是衰败的。”

2、“中国目前城镇化率不到60%,户籍城镇化率也就40%左右,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到80%,人还在往大都市圈迁移。从现在往后面再看20年,中国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迁移的进程还远未结束。”

3、“中国最好的都市圈、城市群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10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而中国最好的投资机会看人口迁移。”


来源/360百科

4、“前些年有人说逃离北上广,后来逃离北上广的人都回来了,因为在北上广有梦想,你可以拼才华,回到老家小县城只能拼爹。”

5、“我们用70多年来证明市场经济的伟大,市场经济为什么相对于计划经济是成功的?因为它释放了人的活力。”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形势

1、2020年宏观展望:经济再下台阶
以下是任泽平演讲全文(有删节)

短期中国经济正在步入5时代,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从原来的人均GDP几百美元到9700美元,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规律放缓,其实站在世界背景下,世界经济也出现增速放缓,全球正在面临新一轮货币宽松。

我一直呼吁应该进行财政、货币政策的适度放松,大胆做个预测,我认为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会看到边际上放松,货币政策应该是从原来的过度收紧回归到中性和稳健,但绝对不会大水漫灌,财政政策这次力度会比货币政策力度大。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国家要求各个地方提前上报2020年地方基建和发债,明年基建、财政是值得期待的。



关于房地产投资,最近因为调控,房地产投资略有下行,最近物价出现了比较有意思的现象,PPI向下,CPI向上,经济学家对此分歧较大,有人认为CPI向上应该加息,我旗帜鲜明提出现在应该降息,因为现在CPI向上主要是猪价带动的,大宗商品价格和需求不支持货币政策再度收紧。8月份以来央行已经两次降息,9月20日进行了一次降准,我认为从现在往后看半年,货币政策边际上是要放松的。

2、中长期增速换档经济L型新周期

目前的时点往后看3年、5年、10年以后的中国经济,我一直提出一个观点,即经济L型和新周期,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很多人过去经常唱衰经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研究了20年宏观经济形势,过去40年中,我们看到唱空中国经济的言论此起彼伏,但是发生了什么呢?

从1978-2018年这40年,中国经济实际GDP增速是9.5%,加上物价因素是14%,就是宏观上过去四年年化资产回报率是14%,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在座诸位提供的财富机会,国家平均每年是14%。我们经历过很多挫折,89年、98年、08年,甚至于有人说2018年是过去多少多少年最困难的一年。

站在现在的时点,为什么我说如果中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呢?中国人均GDP虽然以后到了9700美元,但美国是6万美元,我们只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潜力。



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60%,过去40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都在80%以上,也就是中国的城镇化还有20年。所以唱空经济城镇化、房地产都没有道理。

很多人抱怨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其实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在世界上都是最好的国家之一,虽然我们GDP只有6点几,传统行业个位数增长,但中国的新经济、互联网相关行业30%以上的增长。

以上是我要跟大家讲的第一部分,短期经济形势相对严峻,我们正在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放松,进行对冲,从现在时点往后看十年,我认为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3、第二部分 人口大迁移

人永远是一个行业、一个区域兴衰的关键,人流入的地方,商业、工业、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一定是兴旺发达的,人流出的地方一定是衰败的。

我在国内最早提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这是目前我们这个行业应用最广的标准分析框架,是我在前几年带领团队提出来的,最重要的是人口,人口是一个区域经济繁荣的根基,人口流入,意味着这个地方兴旺发达,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人是需求的来源。



比如房地产,20-50岁买房,20岁之前没能力买,50岁以后不需要,20-35岁是首次购房,35-50岁是改善性住房。

最好的都市圈在粤港澳大湾区

这个问题过去在中国争议非常大,有人认为未来中国人口应该往大都市圈流动,因为大城市机会多,能带来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也有人说大城市竞争压力大,空气污染,交通拥堵。

与“城市群都市圈”派相对应的是“小城镇派”,他们主张应该区域均衡发展,要重点发展中国的小城镇,在中国的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中,“都市圈派”和“小城镇派”争论了几十年,最关键问题就是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具有规律性,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人往高处走,人随产业走”,有集聚效应。中国目前城镇化率不到60%,户籍城镇化率也就40%左右,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到80%,人还在往大都市圈迁移。也就是说,从现在往后面再看20年,中国人口往都市圈城市群迁移的进程还远未结束。

我有一个预测,我认为未来上海和北京的人口都将突破3000万,这是基本趋势。

大湾区未来十年,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中国最好的投资机会看人口迁移,未来20年,中国人还将不断向都市圈和城市群迁移,最好的都市圈、城市群在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用全国不到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12%的经济总量,这里居住了中国将近5%的人口。



不仅国家战略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三角这片沃土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在中国,从南往北走,越走越悲观,从北往南走,越走越乐观,因为最北边的东北相当大程度上还是计划经济,最南边的广东已经充分市场经济了。

前些年有人说逃离北上广,后来逃离北上广的人都回来了,因为在北上广有梦想,你可以拼才华,回到老家小县城只能拼爹。

我们深信经过改革之后的中国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