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个人买房、消费出具“信用通行证”的个人征信系统即将升级。
据新京报1月9日从央行征信中心方面证实,第二代个人征信系统暂定于1月20日上线,在此前会有一段维护期。
去年4月市场就曾流传,二代征信系统将上线,对应的新版信用报告新增纳入多方面信息,包括共同借款人、信用卡大额专项分期、个人为企业担保、逾期后还款等。业内人士分析称,若照此执行,想通过假离婚享受首套房优惠贷款政策、通过销户洗白征信等做法都将行不通。
数据显示,我国征信系统已经覆盖近10亿人,在世界首屈一指。仅2019年,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超过21亿次,日均查询超过628万次,影响无处不在。
01、二代系统暂定于1月20日上线
1月8日晚间,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央行将在1月20日左右上线第二代个人征信系统并提供查询,不过个人征信报送功能预计会延迟到5月份才正式上线。新京报记者1月9日证实,二代系统暂定于1月20日上线。
此前已有伏笔,央行年初连续多天公布有关征信的信息。1月4日,央行征信中心披露,2019年1月至11月,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分别为21亿次和9772万次,日均查询量分别为628万次和30万次。
1月5日,央行2020年工作会议里提到“稳步推进征信二代系统上线升级,加强个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创新改进小微企业征信服务”。
1月6日,央行征信中心公告称,为提升服务能力,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计划于2020年1月14日17时至2020年1月19日8时进行系统升级,届时将暂停对外服务。期间如急需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可携带本人身份证件至当地查询网点现场查询。
此外,对当前征信系统采集信息范围,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4日介绍,当前我国征信系统依法合规采集的反映借款人信用状况的信息,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个人信贷信息,截至2019年11月底,个人征信系统接入各类放贷机构共3693家,已基本实现对个人金融信用信息的广覆盖;二是“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电信等公用事业缴费信息,这类信息可以帮助缺少信贷记录的个人建立信用档案;三是公共信息,主要包括行政许可与处罚信息、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
02、“假离婚买房”等投机行为将行不通
事实上,去年4月市场就曾传出二代征信系统将上线的消息,当时央行予以了否认,不过对应的新版信用报告因涉及面明显扩大而受到广泛讨论,其剑指假离婚买房、打时间差贷款、销卡洗白征信等投机行为。
综合央行此前公告和业内分析,新版信用报告将有几方面变化。例如增加“共同借款”信息采集内容,体现夫妻双方的负债情况,即便离婚,非主贷人再次买房也属于有房有贷,也无法享受首套房的各种优惠。
新版征信的信息更新更及时,各机构需要在采集时点T+1向征信中心报送数据,以前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才能更新征信数据,但以后想利用这段时间差去申请贷款将行不通。
分期贷款也会明确体现。此前,车位贷、装修贷等实质为大额信用卡分期,但在旧版征信报告中无法被识别出来。新版征信报告将体现分期时间和分期金额,个人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负债比。
还款记录保存期延长至5年。旧版征信报告主要记录近二年的还款情况,只有逾期、呆账等不良信息才会自中止之日起保留5年,新版征信报告将还款记录延长至5年。同时增加展示“已销户贷记卡近五年还款记录”,如果想通过还清欠款后销户的方式得到一份“干净”的征信报告,5年内都会行不通。
个人信息收集更加全面详实。在新版征信报告中,将完整展示个人学历信息、就业情况、电子邮箱信息、通讯地址、户籍地址、所有个人手机号,配偶信息也会较完整体现。此外,新版征信报告还将纳入更多公共机构信息,比如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为他人提供担保也会上征信报告。
不过一些信息何时纳入还在研究中。王晓蕾4日表示,如水电燃气缴费属于“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信息类别,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该部分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未来随着信息化、实名制程度的提高,将研究把这部分数据纳入征信系统中。
03、对楼市影响有多大?
新版征信之所以出台,目的在于扩大征信信息的覆盖面、填补可能存在的漏洞、遏制投机行为,并非意在楼市。
所以,史上最严征信系统,对楼市的影响不必高估。
一方面,新版征信,影响的更多是微观个体,而非宏观走势。
如果个人信贷记录存在问题,贷款额度乃至贷款利率必然受到影响。未来征信收紧,影响范围必然有所扩大。但对于宏观走势的影响,更多要看楼市调控和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楼市投机行为能得到一定遏制,对刚需反而是好事。
过去,利用消费贷充当首付款、刷信用卡凑首付的行为屡见不鲜,大量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对楼市炒作形成显而易见的刺激效应。
新版征信将会有力遏制住这些投机空间,减少楼市炒作的资金杠杆支撑,对于刚需反而是好事。
04、新版征信,有何警示?
征信主要涉及经济信用,而经济信用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所以,第一个警示是,不要随便留下不良信息记录。
虽然不良信息记录5年后就会清零,再给你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但在这5年内,你的信贷会受到影响,住房贷款会受到限制,用三成首付撬动七成资金的政策红利暂时也与你无缘,正常投资和置业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个警示是,不要滥借网贷。
大多是网络贷款,都已接入征信系统,而这将成为银行发放大额贷款的重要参考。一旦频繁使用网贷,个人征信记录更频繁调取,势必会影响到个人征信的含金量。
第三个警示是,刷信用卡凑首付买房,挪用消费贷来买房,都必须要谨慎。
随着征信信息全面覆盖和征信记录实时更新,以及监管强化禁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这些路子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