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堂纤维板厂改造:“无界生活”的“无界社区”
来源: | 作者:房导君 | 发布时间: 2020-01-08 | 381 次浏览 | 分享到:
项目名称:无界社区——紫泥堂纤维板厂改造
设计单位:扉建筑
项目地点:广州市番禺区紫泥堂创意园D1D2
项目面积:5231平方米
建设时间:2016—2018年

随着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过去追求标准化和普遍性的住宅似乎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种趋势下,不少设计师开始对住宅建筑设计模式开始新的探索。

前段时间,由扉建筑设计的“紫泥堂纤维板厂改造”项目在网络“爆红”。这座由广州一栋老糖厂改造而成的“无界社区”,打破传统建造格局,不仅设有众多共享空间,楼上楼下还可以随时“上街”交流,被无数网友视为“理想的居住地”。



除此之外,其建筑设计创意也成为业内外津津乐道的话题。 11月30日,扉建筑创始合伙人、主创建筑师叶敏(米笑)便在“城市之光”主题沙龙上分享了这一作品。

该建筑由广州紫泥堂的一栋旧纤维板生产厂房改造而成,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工作与生活高度融合的“斜杠青年”。

建筑外墙的设计非常具有特色,外表凹凸有致,门窗散落在墙上,深浅不一,远看就像一幅“画”。



整个建筑共设有六套住宅,以垂直街道互相连接,分别为“大宅门”、“云雾居”、“绕峰台”、 “半坡楼”、“红亭子”、“天之阁”。

首先是 “大宅门”,这是楼内面积最大的房子,设有宽敞的会客空间和私人小庭院。由街道进入室内之前,有一条两层通高的门廊,门廊与街道之间是两扇旧的传统大木门,但这木门并不能阻挡外人的进入,它与两侧的墙壁之间留有足够人通过的缝隙。这使得这两扇门更像是两个柱子,暗示着公共领域到私人领域的转换,但私人领域又被开放给社区使用。在门廊中逗留,可以透过玻璃看到住宅的会客空间,也可以与住宅二层露台上的人互动。

除了住宅与街道的连接可以拉近住户之间的距离,建筑中还设置了一些公共活动空间。建筑的屋顶是一个露天的观景平台,底部也有较大的公共会客空间,在建筑入口外还有一个喝茶的地方,结合一面旧墙进行了设计,伸出建筑之外,融入场地之中。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这里被打造成了一个消解住宅与社区边界的“无界社区”。



紫泥堂纤维板厂改造项目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建筑室内外的边界,使得外界的自然环境能够深入住户的居住生活。这样的设计不仅仅针对斜杠青年,而是具有普适性的住宅建筑策略,也是回应广州气候的地域性设计。

一个舒适的室外或者半室外空间,既可以可接近自然的风、雨、温度、湿度、气味和植物,也可以透过大气与远处的江水和山丘连接起来,让居住环境更加融入自然,从而达成一种“无界自然”的状态。

而这些特点在“云雾居”的设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云雾居”有着面向江水的开阔景色,在套房入口处有一个方形的小庭院,庭园一侧连接街道,一侧面向景观,另外两边则分别是客厅和卧室。庭院虽有盖顶,但无围合,可以顺畅地自然通风。  


   
在庭园与客厅之间还穿插着一个小盒子,作为喝茶、观景等用途,可以被封闭成一个独立的小房间,也可以打开一侧变成客厅的一部分,或打开另一侧变成庭园的一部分,如果全部打开的话,就可以让客厅和庭园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一个由内外边界扩展而成的小盒子,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气候条件。



除此之外,社区中其他的住宅也都有类似的操作。在整个纤维板厂改造设计中,街道、门廊、庭园都常常与外界直接相连。另外,许多的浴池也都设置在对外的景观面,而卧室则常常设置在建筑中相对封闭的区域。当住户在建筑中活动的时候,可以获得较好的景观视野,与外界的自然建立某种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