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五年前,中国信达从高银实控人潘苏通手中,接下了一笔180亿的融资大单,意味着中国第一高楼高银117大厦有了落成的希望。
但事与愿违,这座耸入云霄的近600米的高楼从开工到今天已经12年之久,成为全球最高的烂尾楼。
596.5米高的天津117大厦,从“中国第一高度”变成了“最高的烂尾楼”,带给我们什么警示?
01
中国第一高度
成最大的烂尾楼
早在2015年,天津的媒体就报道,滨海高新区在建的高银金融大厦,也就是117大厦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
这座117层的超高摩天大楼,在当时以596.5米的结构高度,成为了仅次于迪拜哈里发塔的世界第二高度建筑,也成了当时中国在建的结构第一高楼。
117大厦未来的样子,仍停留在当初的效果图上
当人们都以为这座大楼将在来年正式开业,成为天津新地标的时候,曾经创了11项中国和世界纪录的117大厦,却忽然按下了暂停键。
原因很简单——没钱了。
从中国第一高到最大的烂尾楼,117大厦的前世今生,都要从投资方高银集团和它的老板潘苏通说起。
香港富商潘苏通,早年做松下电器起家。
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他选择了单干,跑去香港成立了松日集团,专门仿做松下的产品,还靠着松下的技术,做出了一款卡拉OK专用的显示屏,一度甚至占据了全国90%的市场份额。
生意越做越大,潘苏通开始进军地产行业。2002年收购了香港的上市公司英皇科技资讯,又在2008年收购了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随后他把这两家公司改名为高银地产和高银金融。
而高银集团在地产行业的第一次大手笔,就押宝在了117大厦上。
2007年,潘苏通在天津一口气拿下了5宗地块,他计划在这里建一个囊括全国第一高楼、豪宅和马球场在内的“新京津·高银天下”。
钱从哪来?当然是撬动资金杠杆而来。
有媒体统计过,2005年至2010年间,高银通过发行新股和可转债等方式,筹资超过80亿港元。
在2015年117大厦即将封顶之时,高银集团放出风:为这个项目已经投入了400亿元。
封顶后就成了烂尾楼的117大厦
顶着“中国第一高楼”的名号,117大厦这个项目噱头十足,让高银地产的股票价格在2015年短短2个月之内,从5.84港元飙升到27.86港元。
潘苏通凭着这番操作,以122亿美元的身家,一跃成为《2016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6名。
属于潘苏通和高银的高光时刻,辉煌却十分短暂。
靠讲“中国第一高楼”故事飙涨的股价,没有持续多久。
其实,117大厦的销售其实并不好,有业内人士曾经说过,因为定价太高,117大厦十几万平方的体量,当时只卖出去了区区几千平方。
而靠概念炒高股价的行为,则被许多人认为是让高银迅速崩塌的原因。
2015年5月21日,高银地产和高银金融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分别闪崩了43%和41%,一天就蒸发了1200多亿港元。
靠高杠杆发展起来的高银地产,从此一蹶不振,直到2017年私有化退市。
117大厦的项目,也因为资金链的断裂搁浅,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2015年12月16日,高银地产与中国信达订立股权框架协议,将新京津·高银天下项目的商业中心区,即117大厦、一座甲级写字楼大厦、一座大型高端购物商场、部分停车位,及其他配套设施作为目标资产,分割至目标公司,并将其100%股权出售给投资方——信达与高银联合设立的合伙企业。
2016年3月1日,中国信达与旗下信风投资、高银地产实控人潘苏通、广东高银以及潘之关联方订立合作框架协议,各方设立合伙企业进行融资。
当时披露的信息显示,高银地产融资项目的总投资规模为人民币180亿元,投资通过合伙企业进行。其中中国信达及信风投资将认缴出资共计人民币90亿元。广东高银认缴出资为人民币90亿元。
根据协议,信风投资作为普通合伙人以现金出资100万元。中国信达作为有限合伙人以现金89.99亿元出资。自其每笔出资实缴之日起,按照固定收益率赚取收益。合伙企业名称为深圳市国威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设立合伙企业的同时,设立一家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名为“深圳市银基宏业投资管理公司”。然后,合伙企业收购投资公司并向投资公司提供贷款融资、投资公司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以达到向目标公司输血的目的。
据中国信达的披露,高银地产融资项目在投资公司收购目标公司100%的股权后,架构如下:
此前的公告还披露,合伙企业成立后,中国信达和信风投资首先出资人民币60亿元予合伙企业。合伙企业通过委托贷款方式向投资公司提供第一笔人民币59亿元的委托贷款。高银金控等潘苏通的关联方同意作为共同债务人。
具体投放方式分两期,第一期为投资公司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向高银天津提供60亿元贷款,该贷款用于偿还高银特殊机会的子公司广东高银的等额贷款。
高银特殊机会的子公司广东高银收到该还款后,将向合伙企业首期出资60亿元。然后合伙企业向投资公司提供第二笔金额为60亿元的委托贷款。
当标的资产已从高银天津分割至目标公司,而目标公司之100%股权已转让给投资公司,中国信达和信风投资会向合伙企业出资余下的30亿元。合伙企业之后向投资公司提供第三笔金额为30亿元的委托贷款。高银金控等潘之关联方同意作为共同债务人。
据协议投资公司、高银金控等潘之关联方将按照委托贷款协议的约定还款,贷款期限三年,按半年度付息,于贷款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息及违约金。
此前的公告同时披露,高银地产融资项目的担保和抵押安排如下:
一、潘苏通就中国信达和信风投资间接提供的人民币89亿元的委托贷款及独立于中国信达的相关方在合伙企业回收贷款本息后1年内收购投资公司100%股权的责任提供了无限连带保证担保。
二、高银天津以开发项目向委托贷款银行提供抵押担保,为高银天津履行股权转让协议之责任的一部分。在标的资产分割至目标公司且目标公司100%股权已转让到投资公司后,目标公司应立即将标的资产抵押给委托贷款银行,以释放开发项目除标的资产之外的抵押。
三、潘苏通将其直接和间接持有的松日信息等潘之联系人100%的股权向合伙企业提供质押担保。
四、广东高银以实缴至合伙企业的份额中的89亿合伙份额以人民币2元转让予中国信达,中国信达与广东高银签署转让协议。
目前,中国信达方面并未披露实际投放是首期的60亿元,还是连同剩下的30亿元已投放完毕。该项目在高银地产方面又是另一说辞。在高银地产网站上的披露信息为,高银地产(天津)有限公司已收取买家支付人民币60亿元的第一期款项。
中国信达宣称,根据2016年3月1日的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信达、信风投资(中国信达附属公司),及广东高银(高银地产附属公司)设立的合伙企业,为高银地产融资项目提供委托贷款。截至目前,投资公司仍未按照委托贷款协议的约定偿还全部本息。
据此,合伙企业已就上述借款合同纠纷,向有关法院起诉高银地产相关公司( “被告”),并申请财产保全,请求被告承担本金15亿元及利息、罚息、复利及违约金等共同还款义务。并对被告名下的资产进行查封、扣押和冻结。法院已受理诉讼并裁定准许执行财产保全。
03
“限高令”再加码!
高层建筑决策将实行责任终身制
继今年5月深圳赛格大厦发生晃动后,高层建筑的高度问题不断引发关注。
9月10日,住建部发布通知,提出要实行超高层建筑决策责任终身制,并且根据城区人口规模决定建筑高度。
具体来看,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应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作为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报城市党委政府审定,实行责任终身追究。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发布建筑“限高令”了。
早在2016年2月,中央就提出要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后评估制度。到2019年9月,住建部再强调,须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建设,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消防、节能等管理。
去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今年7月,发改委下发通知,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从此前的“一般不得新建”到“不得新建”,政策加码力度越来越大,不再留有空间。
高楼大厦,历来被认为是一座城市繁荣的见证。在世界10大高楼中,我国就占据6席,如上海中心大厦、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广州东塔(周大福金融中心)、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北京中信大厦、台北101大厦。
根据国际机构CTBUH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包括在建、已建成和有规划的超高层建筑,300米以上的有400多座,超过全球的三分之一,其中以深圳、广州、上海、香港等地为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建造技术的进步,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高层建筑的壮观仍然被视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我国对摩天大楼的热情更盛,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其高度也在不断被拔高。
以武汉为例,最初绿地中心规划高度达636米。还有南京,江北新区第一高楼最初规划也达到600米。不仅如此,成都天府新区的熊猫大厦甚至一度规划出677米的新高度。
但在政策的驱动下,各地不得不对原规划做出调整。
武汉的绿地中心,建设高度由636米改为475米,在去年8月基本竣工。而同为绿地项目的南京江北第一高楼金贸国际金融中心,由600米也改为接近极限值的499.8米,于去年动工,目前仍为在建状态。成都的熊猫大厦,在改变了高度的同时还变更名称为一带一路大厦。从天府新区官网公布的最新规划图来看,一带一路大厦地坪标高487.3米,建筑总高度489米,于上月12日正式开工。
随着“限高令”政策的趋严,各地也正积极响应。规划518米的福州世贸108大厦,在今年7月提出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后,计划按360米高度控制,目前具体方案还在设计阶段。福州台江区曾规划建设的300米新玺中心项目,目前已调整为240米以下。
不止福州,多地的在建或待建建筑都下调了高度。深圳罗湖华润湖贝塔项目从早前公布的830米减至500米。西安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由501米降至498米,下调3米,刚好低于500米的限制高度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济南西部新城的标志性CBD建筑,位于槐荫区高达518米的恒大国际金融中心, 目前处于在建中,还未对高度进行调整。
整体来看,从政策端对超高层建筑进行限制,“高楼热”或能真正实现降温。
---THE END---
楼盘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