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债务还不上!又一百强房企违约!
来源: | 作者:房导君 | 发布时间: 2021-10-05 | 250 次浏览 | 分享到:


10月4日晚间,花样年控股(HK:01777)发布内幕消息及短暂停牌公告。



公告显示,于要约收购完成及注销购回票据后,花样年控股本金总额为5亿美元的2021年票据剩余未偿还本金额为2.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28亿。根据规管2021年票据的契约,2021年票据的所有未偿还本金均于2021年10月4日到期。花样年控股并未在该日付款。


花样年控股表示,董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将在此情况下评估对集团财务状况及现金状况的潜在影响。公司将继续密切监察此事件的发展,并会在本公司知悉有任何有关此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时刊发进一步公告。


对于此次违约,花样年控股方面对澎湃新闻表示,公司受疫情反复、行业政策及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目前公司运营秩序正常,各项工作均在有序开展中。针对公司面临的问题,董事会及管理层已就相关事件对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财务顾问等多方支持下,成立了应急小组,正在制定风险化解方案,以期尽快化解阶段性困境。公司将对后续进展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彩生活亦发生债务违约


此前花样年旗下物业上市公司彩生活核心资产卖给碧桂园。9月28日,碧桂园服务宣布,将从彩生活手中购买邻里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邻里乐”)100%股权,对价不超过33亿元,碧桂园服务的全资子公司碧桂园物业香港为本次交易的买方。


交易完成后,碧桂园服务将持有彩生活几乎所有核心资产,包括万象美物业、开元国际以及长白山旅游度假区物业等。


10月4日,碧桂园服务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披露有关收购邻里乐控股100%股权的交易更新公告。


公告显示,于2021年10月4日(于交易时段后),碧桂园服务获彩生活服务告知,彩生活服务控股股东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较大机会出现对外债务违约


碧桂园服务亦获告知,彩生活服务未能偿还碧桂园物业香港于2021年9月30日向彩生活服务借出本金为人民币7亿元的等值港币,并于2021年10月4日到期偿还的贷款。


根据股权转让协议的条款,若彩生活服务及花样年有较大的机会出现债务违约时,碧桂园物业香港有权要求彩生活服务无条件将根据股权转让协议,质押予碧桂园物业香港目标股份转让给碧桂园物业香港(或其指定的公司),与股权转让协议相关的其他义务和程序将予以履行和完善。


为保障集团就贷款及已支付的第一期代价的权益,于本公告日期,碧桂园物业香港已执行目标股份的质押,并正在办理将目标股份(为邻里乐控股100%股权)转让至碧桂园物业香港及变更目标公司的董事为其指定董事的登记手续。


评级展望被下调为“负面”


9月14日,标普将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Fantasia Holdings Group Co. Ltd.,简称“花样年控股”,01777.HK)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同时,标普确认该公司的发行人信用评级以及其未偿美元高级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为“B”。


负面展望表明,如果花样年控股不及时执行其计划,以致其流动性仍不足以覆盖到期债务,标普可能会下调其评级。


标普将展望调整为负面,以反映未来6至12个月内该公司债务削减和再融资计划存有执行风险。该计划包括通过节约运营成本和出售项目股权来提高流动性,因为在当前市场波动情况下,在离岸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变得不太可行。尽管如此,该计划仍将从业务需求中抽走资源,这对该公司带来稳定现金流入的能力增加压力,特别是在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支持减少的情况下。


标普确认了该评级,因为该公司为解决其再融资需求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减轻了部分风险。尽管存在执行风险,花样年控股似乎拥有内部资源和资产,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覆盖未来6至12个月到期的债券。


花样年控股需要偿还离岸到期债务,直到离岸资本市场更容易接受再融资。


旗下美元债大跌

 在今年5月,花样年的美元债就出现过较大幅度下跌。其2024年3月到期美元债跌幅创纪录,该券每1美元跌2.9美分至90.5美分,创下2021年2月发行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另外,花样年控股2023年7月到期的9.25%债券每1美元跌3美分至89.7美分;2023年6月到期的11.875%债券每1美元跌2.7美分至96.3美分。

彼时,花样年公告表示,将按照2021年票据购买价以现金方式购买7.375%未赎回优先票据,这部分票据将于2021年到期。

当时,花样年回应称,公司注意到近期公司部分美元债券二级市场价格有所波动。公司强调,“目前我们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一切正常良好,2021年所有债务的再融资也在有序进行。”公司正密切关注市场,将利用手头充足的现金通过债券回购等手段进行债务管理,稳定二级市场价格,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回购“化解”债务压力

事实上,自今年5月份以来,花样年控股就开始频繁回购美元债。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9月份以来,花样年控股在公开市场共进行了6次回购,共计3170万美元债券(2.05亿人民币)。 

除了公司层面回购,9月份,花样年控股创始人曾宝宝还通过其全资拥有公司真宝艺术基金会有限公司,在二级市场先后3次回购470万美元债券(3038.79万人民币)。 

花样年控股指出,购买有关票据将减少公司的未来财务开支及降低其财务资产负债水平,符合公司及其股东之整体利益。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花样年控股共存续12只美元债,债务余额39.8亿美元(257.33亿人民币),其中,有5只一年内到期,共计15.59亿美元(100.8亿人民币);有3只今年年内到期,共计7.62亿美元(49.27亿人民币)。 

今年上半年,花样年控股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2.7%,净负债率为74.8%,现金短债比为1.59。由此,花样年控股2021年中期指标一项超阈值,保持“黄档”行列。 

业绩方面,2021年上半年,花样年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81.2亿元,同比增长60.6%;总收入109.5亿元,同比增长18.5%,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净利润增长9.5%至3.0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58.7%;净负债率74.8%,维持于健康水平,整体财务状况稳健;总规划土地储备3,843万平方米。 

另外,花样年控股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了不俗销售额,达到同比增长60%。不过标普预计,严峻的市场环境将给其下半年的销售和现金回收带来压力。 

轻资产化转型遇阻


花样年起步于1998年,总部设立于深圳,2009年11月,花样年控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2011年,花样年控股开启“去地产化”转型,走上了为期五年轻资产业务转型之路。在此期间,花样年控股的销售规模基本都徘徊在100亿元左右。

 

由于规模发展缓慢,花样年控股错过了2015年-2016年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期。2017年,花样年控股进行第二次转型,重新加码房地产业务,实现轻重并举。


第二次转型后,花样年控股开始提速,2017年和2018年销售额同比涨幅达到60.7%和66.8%。

 

2018年,花样年控股销售额突破300亿元,和其他头部房企相比,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扩张都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在同一年,花样年控股提出了2020年冲刺“千亿目标”,为此,曾宝宝于2019年回归执行董事之列,也开始大刀阔斧对管理架构进行调整。


曾宝宝回归之后,花样年通过对核心高管重新进行分工和任命、改组事业部等方式在拿地、战略、运营等方面都有了一系列改变,但这一系列组合拳尚未给花样年带来明显变化。也并未完成千亿目标。

 

2021年上半年,花样年实现营收109.52亿,同比增加18.5%;毛利润22.77亿元,同比下滑26.76%;毛利率为20.8%,较上年同期减少12.8个百分点。房企业绩往往反应的是近一两年内的经营情况。由此可见,最近几年,花样年的盈利能力正在下滑。

 

截至6月末,花样年的净负债率为74.8%,现金短债比为1.59,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2.7%。对照“三道红线”的标准,花样年处于“黄档”。


来源:澎湃新闻、地产资管界、证券时报、e公司


---THE END---